中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培训 - 课程建设   
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委员会  2016.11.07 来源:  
 

——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究之二
 
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
 
    摘  要: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体现在“过有价值取向的课堂生活”。要明确全面发展的涵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的课堂生活;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4-0012-05
 
    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目的在于“有人、有情、有德”培养人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要求电是不一样的。根据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结果,对学生而言,高职“适应的过”是适应职业岗位,进行“无缝对接”的“过”,我们概括为“重点发展”;高职“发展的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过”,概括为“全面发展”。高职学生“适应的过”与“发展的过”,概括为高职学生的“全面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职学生“适应的过”与“发展的过”,与普教有不同的内涵。本节阐述的是“全面重点发展”的意义、内容以及绿由。
    一、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培养的人才目标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培养的人才目标首先是一个劳动者.而且还是一个社会人和职业人。它的重要意义在如下三方面。
    1.为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造就千百万有振兴中华抱负、有创新意识的当代劳动者
    第一,高职教育将造就千百万第一线的有振兴中华抱负的当代劳动者。高职教育与普教一样都把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把理论信念作为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工作的根本,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工作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的,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综合素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做人素质,提高情商,提高修养,有理想信念的有振兴中华抱负的有完整人格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每年毕业生百万,15年就是数以千万计的为振兴中华,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在第—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而奋斗的劳动者.他们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的第—线的有创新意识的当代劳动者。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创新意识是对每一位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863计划,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5年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科教兴国,科教事业飞速发展;2005年第三次召开科技大会,规划15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铸就民族之魂,创新意识将是对每一位中国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与普教不同,既强调全面发展.又强调重点发展。仅讲全面发展,不讲重点发展,培养不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努力,各行各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课题,高职培养的是有创新意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的千百万劳动者,他们将在“技术转化为丁艺”,“应用转化为方法”等等创新方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身心健康的,有正确态度和行为融入社会的当代社会人
    第一,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第一线的身心健康的当代社会人。高职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丁:作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的社会要求,也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毕业生将在一个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以积极健康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心理,以较高的情绪能力进入社会,一个数以千万计的在第一线的当代社会人对社会起着稳定的作用。
    第二,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第一线的有正确态度和行为融人社会的当代社会人。高职教育的培养高职学生成为—个社会人,具体是四条,反映在对社会、对事业、对他人、对已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一是对待社会、对待家庭要负责任,要有责任感;二是对待事业、对待工作要认真、要有敬业精神;三是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要宽容、要有沟通交流、要有竞争合作的团队精神;四是对待自己能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发展自我,以与时俱进的正确态度和行为融人社会,以一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成为数以千万计第一线的和谐社会的当代人。
    3.推动经济事业发展,造就数以千万计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认知、会做事、会合作、会发展的当代职业人
    第—,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第一线的有职业素质的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职学生成为一个有职业素质的人。职业素质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二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三是对待行业和职业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是要敬行业爱职业。
    第二,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第一线的四会的当代职业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职学生成为一个有本事的当代人。当代职业人的本事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四个方面:—是学会认知的本领;二是学会做事的本领;三是学会合作的本领;四是学会发展的本领。
    第二,高职教育将造就数以千万计第—线的人职和谐发展的当代职业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职学生成为—个人职和谐的职业人。人职和谐是指“个体适应职业发展,职业适合个体发展”。人职和谐的职业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需要和内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从事职业实践应具有的、对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气质等方面综合的职业自我,是个人潜在的职业生涯),要适应社会职业发展;二是要在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发展社会职业;三是推进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开拓发展职业的内涵。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见表l。
 

 
    二、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的内容
    1.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实践层面“适应的过”与“发展的过”的内容是“全面重点发展”。那么全面发展指的是什么呢?全面指德与才兼备,发展指“提高素质”与“提高能力”,提高就是发展。“提高素质”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等方面,内化提高为学生稳定因素,形成对客观、自然、事物、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优良的综合品质。“提高能力”是指挖掘潜能发展优势,否定超越自我,提高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社会活动、职业活动和个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能力是—种本领,也是一种方法。“提高能力”包含“挖掘潜能”。能力可以表现也可不表现.未发现的潜在的需要挖掘。人人有潜能,高职学生也有潜能,需要挖掘。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见表2。
 

 
    2.重点发展
    高职院校重点“提高做人素质与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掌握应用知识”、“掌握技术技能”。
    对高职学生来说,重点发展就是特色发展,就是个性发展。提高了“做人素质”、提高了“职业能力”、掌握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了“技术技能”,才有可能个性发展。有重点有特色的个性发展是高职培养人才的类型与规格。
    第一,“做人素质”。素质是综合品质,成为人要做到人具有的品质,要成人;成人要融人社会,成为现代社会人,要有创新意识;成人要工作,成为职业岗位上人,要有职业的基本品质。对高职学生来说,提高“做人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成人做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与15年内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纲要》要求;高职教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发展重点应放在培养优秀品德和创新意识上,应放在培养职业素质上。
    ●“优秀品质和创新意识”。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它包含三个要素:进取、个性、研究。进取是创新的动力,需要通过意志、情操、信仰、价值观、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并形成一种优良的素质才能实现。个性是指学生的个体潜能的挖掘和培养,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价值,并在实行课程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情况下,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可能性,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研究是指在产学研这种高职办学教学的系统结构体制改革,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这种机制中.突破了旧教育体制的封闭,为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提供了创新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业素质”。这是人的一种基础的、内在的职业方面的基本品质。它决定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在性。职业环境和教育只有内化为学生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职业素质的形成。因此.培养职业素质要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综合素质”一般是从素质的广度上说的,“高素质”一般是从素质的深度上说的,两种说法是说的同一规格人才的两个方面。“职业素质”是从素质的内容和深度上说的。高职教育在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加强高职学生高素质教育,培养“职业素质”。
    第二,“职业能力”。这是指与职业有关的认知能力、与职业有关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职业有关的情绪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技术技能的实践,与人交往密切相关。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技能的技术实用”型的人才。“高技能”一般是从技能掌握的深度上说的,应着重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深化方向培养;“技术应用”一般是从技能掌握的广度上说的,应从包括职业工具设备等物化的技术、规则程序等内化的技术、物化内化技术的知识体系三个层面培养。“高技能”和“技术应用”两个说法是同一规格人才的两个方面。
    ●“实践能力”。高职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要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个性。能力是个体心理特征,是个性社会化过程中表现的可提高的本领。“实践能力”的概念应是广义的,它包括与他人交流、竞争、合作业务为主的职业社交,包括适应社会而生存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与技术技能的实践有关的能力。
    ●“情绪能力”。1995年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德.戈尔曼的新著《情绪能力》对此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情绪能力应包括五种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维系或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对大量高智商者做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令人惊讶地发现,助你成功因素,智商 (IQ)仅占20%,情绪能力(情商EQ)占压倒优势。情绪能力助你成功,已成为普遍接受的真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智商与情商并不是平行的,有的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有的智商一般,情商却很高。最理想的是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实际不可能都是这样。一般而言,智商受遗传影响很大,而情商则突破先天因素的局限,随着后天实践和积累经验而提高。
    一般说来,高职学生智商一般,而情绪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着重提高高职学生的情绪能力,使其心理素质更加完善。高职学生重点发展见表3。
 

 
    三、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为什么是全面发展
     1.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界定上看,学生发展都应是全面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对“教育”进行了界定:“教育一词的涵义包括旨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的和系统的活动,——教育被认为是实现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并对交流、学习、有组织的、持续的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交流: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传输信息(包括信息、思想、知识、方法等)的关系。交流可分为言语的或非言语的、直接/面对面的或间接/远距离的,并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及媒介。——学习: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有组织的:有明确的或不言而喻的目标,并按——定的形式或顺序计划的。必须有一个创造学习环境的提供者(一人或多人或机构)和一种开展交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一个以实现学习为目的开展交流或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但也可以是间接的/无生命的东西,例如计算机软件、电影或磁带等。——持续的:指学习应持续一段时间并有连续性。虽未规定最少持续多少时间,但使用手册中将说明合适的时限。”从以上界定可看出,教育是满足学习的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等各方面发展需要的,系统的持续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如果把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概括为“德”,把信息、知识、理解力、技能等概括为“才”,那么学习就是“德才”两方面的长进,教育就是满足学习“德才”需要的活动。因此,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学生接受的教育应是全面的。
    2.从我国职业教育法上看,高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权利应是全面的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享有全面教育的权利。对高职学生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应当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我国职教法规可看出,高职教育也必须贯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家教育方针,高职学生接受的教育应是全面的。
    3.从教育部的文件上看,高职学生发展的全面内涵在不断丰富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作为工作要求,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从以上工作要求可以看出,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应包含心理素质。说明高等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高更全。全面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四、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为什么是重点发展
    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重点发展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35号)第二条就强调了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文中指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努力和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仅有10所高职院校,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经过20多年,到2004年高等职业院校就发展为 1047所,招生237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 53%。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需求,其培养目标定位为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的性质。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计”、“温度表”。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为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出努力和贡献。
    国发2005,35号文件第四条还指出:“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3.高职学生现状和特点,有潜力向重点“高素质高技能”类的人才方向发展
    高职生在大学阶段是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将步人社会从事工作,开始职业人生的重要准备阶段,也是能否取得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重要准备阶段。从总体上来说,高职学生选择了高职教育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有潜能和优势的,或者说他们是这一块料。某高职院心理咨询中心在“学习高职专业和做人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第一,学习高职专业方面。首先是有潜能学好高职专业,68%以上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志向,专业满意率达80%。因此,毕业成才率高,社会接纳率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固在95%以上。另外,技能证书通过率高,劳动部执业资格证书一次通过率 80%以上。一般都有资格证书2张左右.世界著名企业原场证书1张。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一次通过率80%以上,获得驾驶C类驾照以上人数1/4以上。每年获省、国家级技能奖、文艺奖、体育奖的有 10项以上。其次是有学好高职专业的要求和兴趣,有强烈学习要求的占77%,对学习有兴趣和比较兴趣的占88%。98%以上的学生有兴趣并能够熟练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料。再次是发展自我优势较强烈,动手能力强,对学习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有着浓厚的持久的兴趣。全院有较强的表现自我、张显个性、有能力的欲望与实践的学生占75%以上。
第二,做人素质方面。首先是能进取向上,高职生要求入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1/3以上,参加入党培训的占1/4以上,三好学生4%左右,优秀毕业生 l0%左右,优秀学生干部l0%左右,获院奖学金占 21%,省政府奖学金1%。文明班级8%左右.文明宿舍15%左右,星级宿舍40%左右。其次是道德培养,院内学生中从利已不损人向公私兼顾培养转化的占71.2%。再次是素质拓展方面普遍好动,在第二课堂的文艺、体育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且成绩显著。80%左右的学生参加学院的各类社围.锻炼提高与人交往、开展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在课余时间开展了网页制作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系列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活动。高职学生为什么要全面重点发展见表4。
 

 
参考文献 
[1]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北京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释义.红旗出版社,1996.10.北京 
[3]萧静宁.论人脑潜力的开发.人民出版社,2004.12.北京 
[4]鲁洁.对“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课题的几点建议.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编教师研习读本二,2005年7月
 
     此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子课题。课题组成员:高耘(组长),许高炎,高存艳,沈彤,周锦骝,姜锐,吴良勇

 
聚焦课堂
2020年12月11日在海南
2020年12月4日在黑龙江
2020年11月27日在重庆
2020 年11月20日在山
近期课程
• 2025年3月-6月162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5年3月-6月162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9月-12月111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9月-12月111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7月-8月274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7月-8月274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3月-6月线下128期培训安排的通知
• 12.1长沙关于举办“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与教育
• 12.1南京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一带一路’校企合
• 12.15昆明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
新闻推荐
• 2025年3月-6月162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5年3月-6月162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9月-12月111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9月-12月111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7月-8月274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7月-8月274期线下培训安排的通知
• 2024年3月-6月线下128期培训安排的通知
• 第四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
• 民生关切事·学有所教
• 抓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