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饱有量的急剧增加,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国内外汽车维修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现状及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介绍了开展汽车维修职业资格等级认证及专项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认证
作者简介:苏庆勇(1965一),男,山东省宁阳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高级工程师,从事动力机械工程的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07)08—0015—03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含量高、更新快,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今后几年全国人才需求量近100万.尤其以汽车高级技术人才最为缺乏,高级技工仅占 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汽车市场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已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适应汽车售后市场细分的要求,推行专项认证,这不仅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发展下对汽车维修中、高级人才的急切需求,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人力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汽车考核与认证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必然趋势。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汽车维修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现状研究分析
国外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培训已经很成熟,有专门的资格考试。车型更新后,维修人员还必须接受维修新车型的培训,这种培训由汽车制造厂家和专门的机构负责。如德国青年人要想从事汽车维修方面的工作,必须在企业接受3年左右的职业培训,在培训时期.学员要接受双轨制教育,即学习理论知识和学习实际操作。由于企业内部的培训设施基本上是技术最先进的设施,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因此学员所取得的职业培训证书有很高的声誉。日本对从事汽车维修方面工作的人员首先要进行约9个月左右的专业知识培训,然后由师傅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培训一年工作技能,最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然而,我国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还比较落后,大部分从业人员均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就进入行业就业。汽车维修业作为教育部将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之一,全国人才需求量近100万,尤其以汽车高级技术人才最为缺乏。就汽车职业资格证书而言,维修人才队伍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级技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
我国汽修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素质还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大部分均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据广西桂林市汽车修理行业协会统计:到2005年底.桂林市共有从事汽车维修服务人员约1500多人.而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有260人左右,仅仅占17.3%。再看全国,据统计,全国汽车维修行业中汽车/摩托车维修企业 33万家,一、二级企业7万家,占21%;在已有的 220万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比例极低,仅占约20%。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一线工人中,有38.5%的工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一、二类企业只有约10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由于汽修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大量未经任何职业资格培训的人员进入汽修技术岗位;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或转岗择业的工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和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万人,而且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汽车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因而,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造成汽车维修高级人才及专项认证人才短缺的原因是:
(1)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生产制造的环节,而在营销、维修、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上则人才的数量少、质量低,结构不合理。
(2)目前全国能够培训全方位的汽车综合型运用
人才的院校寥寥无几,如桂林市仅有我校开展汽车维修中高级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及专项认证工作。
(3)以前从事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以中专、技校、农民工、转岗式出身为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接班人。
(4)一些本科、大专生不愿意从事汽车维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科、大专学生对汽车维修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把其等同于传统的维修,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待遇差。多在设计、制造、销售、配件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从事工作。
鉴于我国汽车迅速发展下对汽车维修高级人才的需求激增,而教育部门并未及时培养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人才这一现状,2003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会同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在《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标准》,面向全国推出“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该认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体系,考试合格人员统一颁发OSTA(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X2认证证书。
专项认证具体规划如下:认证项目共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碰撞修复,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碰撞估损,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五个领域、八个专项模块、十四个考核项目。每个专项模块独立进行培训考核,在考生通过该模块内所有单项考核项目的考试后,颁发该专项认证证书。汽修专项认证证书根据考试模块分为“发动机维修师/变速器维修师/底盘系统维修师/电子电气系统维修师/汽车碰撞修复师/汽车配件营销师/汽车估损师/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共8种,学员可选择合适的模块参加培训考试,有效期为5年,每5年需要再进行一次认证考核。汽车配件营销师、汽车估损师、汽车维修企业管理3种专项认证证书从颁发之日开始生效,有效期为3年.每3年需再认证一次。这一趋势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所认可.代表着汽车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它改变了以往“大而全”的汽车维修鉴定体系,有利于广大汽车修理人员在技术上“求深、求精”。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于2003年11月率先在北京市和广东省开展此项认证试点工作。从全国来看,目前这项认证工作尚处于推广和试验阶段,普及度不高。
二、开展汽车维修工职业等级认证与专项认证实践情况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专业设立于 1993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改装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四个高职高专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2年4月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广西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群。现有学生1500多人。我校开展汽车维修工职业等级认证与专项认证的具体做法是:
1.构建符合汽车维修工职业等级认证与专项认证的教学体系
(1)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制定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汽车专业的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 2850学时左右,其中实践教学为1395学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8.9%。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岗位职业资格实训和毕业设计—五个方面。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其具体内容是: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结合实验课进行.包括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发动机性能试验;蓄电池电压、起动电压、调节器调节电压的测量;起动机:正作状态测量;汽车电流表的检测;电热式机油压力表、水温表及燃油表的检测;测量动态分电器白金闭合角;动态测量分电盘真空调节和离心调节等。
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刮瓦、发动机调试、底盘各种间隙的调整等。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对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岗位职业资格实训:岗位职业资格实训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按照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汽车维修中级工应知应会内容,对学生进行严格培训。通过培训,要求学生能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并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实行校内外教师联合导师制,由导师选择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师生共同确定论文内容和工作计划,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结合论文要求收集资料,最后形成文字材料,按教学计划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前一个月 (16-19周)内完成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答辩未通过者不能正常毕业。
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技能训练,构建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到真实的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五种技能训练形式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并且与理论教学相互平等。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际教学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实践经验、技能证书和相应专业学士以上学位的三者缺一不可的教师。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是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架构的重要一环。为此,教育部用“双师型”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做出了具体规定。近几年我们采取送、培、引等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6人从事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与专业建设,其中副教授 (含高级工程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3.3%;讲师(含工程师)14人;助教10人,形成了合理的职称结构。在专任师资队伍中,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6人,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0人。这些高水平的教师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设与职业资格培训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2002年以来,在广西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校汽车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建成一个设备值达869多万元、建筑面积达3500M2的、面向现代汽车的应用型综合实训基地。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训室有:汽车性能检测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运行电控模拟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汽车拆装实圳车间,使汽车类专业的实训基地有了良好的基础。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成后,汽车专业原来的实训时间从过去的5周增加到现在22周,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随时融入实践课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如《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教师讲完发动机总成后,即可指导学生拆装发动机总成,学生边拆装,教师边在现场进一步详细讲解发动机总成的特点、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装配顺序和装配间隙要求,哪些是易损件等。学生边拆装边听讲解,既动脑又动手,这种眼、耳、脑、手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发动机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由于实训基地可供拆装的发动机都是进口的电喷发动机。而且有不同国家的不同产品,除能掌握不同的结构特点外,也可学到较新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得到拆装所用的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螺栓的松紧与拧紧力矩,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多方面的训练-
2002年6月,经上级劳动部门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这样,我校汽车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职业培训与鉴定,获得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为加强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还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与补充。学校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和最新的生产技术优势,弥补校内实训设备的不足。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直接接触生产实际,缩短了职业资格培训的时间,提高了培训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包括广西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职业资格等级认证与专项认证情况
(1)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等级认证方面:该项认证工作在教学计划的第六学期的5-14周进行(对汽车修理行业人员则利用寒暑假进行)。共培训300学时,严格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编的有关汽车培训教材来开展。从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该鉴定站组织了11批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共有1016名我校汽车专业学生及桂林市汽车修理行业人员取得全国通用的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其中我校汽车专业学生获证率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90.2%,有力地支持厂国家推行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做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证书的认证相结合。作为广西高校中的第一个汽车职业资格鉴定站,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桂林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在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中也产生丁良好影响。
(2)专项认证方面:2006年3月以来,随着我校汽车专项认证条件的成熟,我们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北京舆德普汽车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桂林真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对我校汽车专业取得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及桂林市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相关专业中业证书及以上学历,并连续从事两年以上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开展了专项认证岗位培训,所开展的专项认证项目及培训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授课教师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企业从事汽车营销专业人士、国家注册的高级鉴定估价师等组成。授课教材如《发动机机械》、《发动机性能》等采用由“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技术支持中心”组织专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维修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并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汽车维修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严格评审通过的教材。考试使用国家题库的标准化考试试题。所有试题均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为测试目的,着重考核考生分析和解决汽车维修故障的实际技能。采用闭卷考试.实行百分制,每个考核项目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006年3月以来,我校共开展了6批次的专项鉴定工作,共有267人获得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北京奥德普汽车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颁发的“全国汽车维修专项认证(高级)证书”。证书设有证书编码,学员取证后,可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网站查询证书真伪。下一步我们将拓展其它的汽车专项认证,如底盘系统维修师、电子电气系统维修师、汽车碰撞修复师等的认证。
总之,开展汽车维修工职业等级认证与专项认证后,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由于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近几年,我校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06年6月,广西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桂林真龙汽车有限公司下属的悦达起亚 4S店、长安福特4S店、东风本田4S店四家企业一次性录用该专业毕业生167人。自2002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位居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张志平等.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2]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归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em2006-3-16.
[6]桂林市汽车行业人员素质的调查报告[R].桂林市交通局, 2005.
[7]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岗位设置及职业培训状况调研报告[R].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2004.
本项目由“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03B124)资助